在動態復雜的汽車車間,機器人自如穿梭于移動設備與臨時料架之間,精準抓取發動機缸體,同步完成裝配檢測——這一場景背后,是富唯智能自主研發的GRID大模型(具身智能工業機器人任務規劃大模型) 正在重新定義工業自動化邊界。作為人形機器人的“智慧中樞”,GRID融合語義地圖與知識圖譜,賦予機器人在真實場景中自主感知、決策與執行的全局能力。

一、GRID的工業基因:從靜態代碼到動態智能
傳統工業機器人依賴預設程序,面對產線變更或突發障礙時往往“僵化”。GRID大模型通過三大技術突破破解這一痛點:

1.語義地圖與環境耦合:實時解析車間設備狀態、路徑風險及臨時障礙物,生成動態操作鏈,在設備移位或傳送帶變更等突發狀況下仍保持±5mm導航精度。

2.知識圖譜驅動的任務拆解:將復雜指令(如“裝配-質檢-轉運”)自主分解為可執行單元,在汽車產線中成功將8道工序整合為單工位完成,效率提升50%。
零代碼快速部署系統:15分鐘內完成新產線調試,顛覆傳統機器人數周的編程周期,助力中小企業柔性生產。
二、雙機型適配:富智系列的人機協同革命
GRID大模型已深度賦能富唯兩大核心機型,實現場景化精準適配:
1. 富智1號(高精度裝配專家)
采用折疊式升降設計,結合GRID的視覺定位能力,在醫療設備組裝中實現±0.02mm-±0.05mm重復定位精度;

①.在汽車物流線
通過多機協同避讓算法(AI-ICDP平臺),12臺機器人構建智能物流網,7×24小時持續作業下SLAM導航精度保持±5mm。
②.在電子柔性產線
同一臺機器人白天執行手機主板裝配,夜間切換至電池模組分揀,良品率達99.9%,破解設備利用率難題。
GRID大模型的出現,標志著工業機器人從“機械臂”時代邁入“具身智能”時代。它讓機器人理解了“為什么抓取”“如何避障”“何時協作”的生產邏輯。當千行百業的車間被重新定義,富唯智能正以GRID為引擎,推動中國制造向無人化未來全速邁進——未來工廠的法則,將由理解環境的機器人書寫。